元诗歌 > 首页 > 公益产品 > 元素刊物

《元素》2022/2023年刊2023-12-16

编者按:从2023年开始,《元素》进行了改版。一是在尺寸上进行了变化,变得更为精致,纸张采用特种纸;二是在形式上进行了变化,一本变两本,两封面共享封底,中间压特殊工艺,可连成桥,可撕开成单;三是在内容上进行了重新定位,一方面关注艺术家,另一方面关注诗人,我们认为艺术是相通的,不同艺术之间的相互刺激可以激发更为绝妙的文本。


WechatIMG3.jpg

《元素》A


卷首


世界的变化/姜非

 

访谈


在宇宙中对话——蒋浩访谈录

蒋浩诗六首


抒情的理想——子非花访谈录

子非花诗五首


大事记


元诗歌公益基金2022年大事记 

元诗歌公益基金2023年大事记


/世界的变化/

 

结束到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奏好似已经吹响,二十一世纪第一个茫然的五分之一已经耗尽。


世界发生了变化吗?


我们这些年轻人是否确实处在从一个进程开赴到下一个进程的过道处,不知方向也无能抗拒,被一股莫名推力向未知地带推去?


未来无从观测,也难以预料,每天的生活与过往的生活布满了巨大的相似、重复,好像什么也都没有改变,人与物、天与海,还是他们曾是的样子。


有人继续工作,有人继续求学,有人继续庸庸碌碌,诗人也继续写诗。但当我们再次写时,我们忽然前所未有清晰地感觉到过去的新诗写作正在全部失效,正在全面地逐渐失效。我们过去写和说的,继续写和说,会是巨大的错误跟无意义,写出的诗不再是诗而只是一具诗的尸体。


世界已经不被允许由诗人之口叙述而出,一个崭新的、复杂冷峻、残酷的新生世界。


是的,不管我们想与不想,我们此刻已然置身于新世界的混沌之中,万物初开令人猝不及防更令人惶恐,但同样也令人着迷。


世界、语言、诗歌乃天地人,诗人乃贯通天地人,参透三者造化者。与刚结束的那个有诗歌存在的世界不同的是,新世界更需要参通造化的诗人。与二十世纪第一个五分之一到第二个五分之一一样。


写不再是必须的事,重新认知、凝视、思考我们的内心与外部的世界才是必要的事情。


《元素》副主编姜非

2023年12月8日


WechatIMG4.jpg

《元素》B


卷首


诗歌民刊的出路/牛冲

 

张鲜明摄影展


天界、地界、灵界—张鲜明作品展  

如同一座建筑的门和窗——诗集《暗风景》后记

我的文学艺术之路——答捷克汉学家爱理先生问


张鲜明诗两首


心慌

乘着萤火的飞船


王旭绘画


画境与诗池—王旭作品展  

看到一首残酷的诗 


王旭诗四首


羽毛

火光

三月

无题


八青年诗人作品展 


李 晚 智啊威 曹 僧 付 炜 邵 骞 谢健健  苏 瓢 王东岳


/诗歌民刊的出路/


这几年,社会方方面面在疫情的打击下都出现了裂痕。经济低迷,生活困苦,大量年轻人涌入考公的独木桥,憧憬“宇宙尽头”的安全,而我们坚持公益性投入资金做一本民刊的意义在哪里?


比起80年代的民刊,如今的民刊无法像北岛的《今天》那样获得话语资源,更无法在传播方式如此多元的今天获得流量的青睐。诗歌民刊更像是一群对语言抱有期待的苦行僧的坚守。我们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必须摒弃过去对诗歌民刊的固有认知,重新发现一条新的道路,这条道路最好符合年轻人个性化潮流趋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


众所周知,诗歌民刊没有刊号,无法进入国内期刊发行系统,这也导致它的影响力始终局限于有限的诗歌群体中,更无法走入普通人手中,这种固有的认知隔绝了爱诗的读者与民刊之间的亲密。从2020年开始,我们开始探索艺术书这个行业。由于国内严格的出版审查制度以及高昂的书号成本,大量海龟在传统的出版行业无法自由挥洒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意,不少插画师和设计师开始通过对图书尺寸、材料、设计方面的创新重新定义出版,逐渐形成了一个小众但独特的“文创”市场。


他们设计的“作品”可以称之为“自出版”,也可以称之为“文创”。这种兼具传播、收藏、阅读等为一体的“产品”逐渐在上海、深圳、成都等一线城市流行,大量艺术节涌现,热爱艺术的年轻人不惜重金购买、收藏,形成了一个独特、先锋的小众市场。这种文创注重艺术家作品的价值,往往通过设计、材料等形式的创新令人耳目一新。比如联邦走马将仁科的小说制成“卫生纸”,将诗歌和种子结合,制作成“种子诗集”,这些创意也恰是诗歌的精神内核之一——解构旧的语言体系,建造新的语言体系。因此《元素》新的一期,我们开始尝试通过形式、内容、设计创新重新定义民刊,希望它不仅是一本诗歌民刊,同时也是一件文创产品,不仅可以阅读,同时也可以收藏、出售,参加艺术节,重塑艺术家和读者的关系。


这几年,我参加了不少诗歌活动,一个很深的印象是,当代诗歌场域越来越孤僻化、圈子化。不少评论家始终在旧的理论中繁衍新的概念,其实不过是新瓶装旧酒,对诗歌创作并无新的理论贡献,相反它更加促进了诗歌创作的同质化、犬儒化。


在我看来,诗歌创作上的创新和破局恰恰来源于诗歌之外的其他艺术门类,比如绘画、摄影、装置等等。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刺激更容易激发起新的理念、新的文本的产生,所以从内容上,《元素》希望关注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诗歌创作者,更要关注时代的艺术家,从而相互激发和碰撞,形成新的场域,创造新的可能。我们相信一个大诗人一定是一个大艺术家。


新的《元素》,新的起点,我们这些苦行僧,也不能一味地坚守,更需要守正创新。


《元素》主编牛冲

2023年11月27日


WechatIMG5.jpg

本期诗歌组稿为杨泽西、赵浩,蒋浩访谈为李万盛,子非花访谈为姜非、牛冲。封面题字冯杰,封面摄影张鲜明。

耗时巨大,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