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诗歌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子非花《橘子》新书交流会成功举办2023-03-13

微信图片_20230313115608.jpg

本期新书交流会围绕子非花的诗集《橘子》进行研讨、交流。在主持人海因的引导下,参会成员依次谈论自己对于这本诗集的看法,并同针对具体文本提出见解,与其他成员进行探讨。整场交流会氛围热烈。

主持人海因宣布“一个不确定的答案飘落下来——子非花《橘子》新书交流会”正式开始。

8.jpg

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张鲜明子非花是年轻的老诗人,为诗歌倾心几十年,功底非凡。他的诗歌境界超拔,想象力丰富,并且情感真诚。《橘子》和《树屋》两首诗就足以成为支撑一位成熟诗人的优秀文本。他情感饱满,抒情自然,并且对于诗歌的段落处理相当到位。子非花的诗给我最大的启示是:我们的写作一定要发自内心,满含真诚,努力触碰灵魂的深处,否则将会陷入一种不知所云的思绪。

当代诗人海因通过阅读《橘子》这本诗集,我们可以看到子非花在2018年到2022年之间明确的发展变化脉络。不难发现,子非花的诗在2021年达到成熟。他的诗歌完成度非常高,语言、用词都非常干净。虽然他不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但却写出了类似《树屋》这样可以被称为教科书级别的诗歌。他的诗清亮透明,不蔓不枝,恰巧对应了他内心的纯粹。

子非花的诗完整且情感公允,毫无杂质。但是若以未来几十年为目标,诗人花几年时间就能把诗歌打造成这样的干净程度,对艺术和诗人本身都是个危险的信号。诗人未来可能很难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和突破。这与瓶颈不同。诗人已经可以很熟练地表达自己的状态,以《地下铁》为例,这首诗情感表达之熟练,给我很深的震撼。因此,子非花还需要针对“新的诗意如何到达?”这一问题进行钻研。如果无法进入新的诗意,之后的诗歌创作很可能会变得苦闷甚至是痛苦。

中原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柴高洁我想提供一种读诗集《橘子》的思路——倒叙阅读,即按照写作时间的正序阅读。从时间的演变中,我们可以找出子非花诗情的变化和思想轨迹的演变——想象的飞驰度,意象与意象之间的跳跃,还有诗人内在的阅历、节奏飞跃性的成熟。子非花的诗多短句式。不同于通常短句带给人们的快节奏感,子非花的短句给人一种舒缓的平静之感,平静的背后又能读出来一种满含饱满又略带纠结的情思。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关注和分析的。借用去年年底我阅读黑塞《悉达多》的感受,也就是关于“流浪的形式和流浪的过程”。诗人在修行中能够遇到撼动自己的文字,写出属于自己的诗,找到自己修行的道路,是非常幸运的。因此从“修行”的角度阅读《橘子》,会感受到诗里的很多深层的内容。

河南大学在读博士赵双娟子非花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他塑造了一个不同于我们日常所见的诗意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一方微小的、孕育生命的空间,例如他写道,“你掉入一个壳中/像一颗未孵化的蛋”(《峡谷》)。我们发现这个世界在诗人笔下变得精致而美好。这方空间并没有因为小而变得封闭,反而营造出生命静谧的美好,让我感受到诗人为了维护这种美好的小心翼翼。实际上这方空间的出现源自于一种“更高的映照”,可见诗人在其中供奉的是爱和信仰。此外,子非花还在诗歌里探讨了“真实与虚构”的命题。他在清醒与梦境之间建构起一条隐秘的通道,通过这条通道诗人可以在白昼和夜晚穿行其中。在子非花的诗里,现实的琐碎而残酷,迫使诗人打开通往虚幻的通道,塑造美好的梦境,但梦境的终点依然是被唤醒。诗人就是在虚幻和现实中找到了自身的平衡。

诗人、拾壹月诗社副社长陈平夏汉评价子非花是“河南诗坛上的一匹黑马”,我认为他更是一匹拒绝消耗草原,拒绝消费读者热情的黑马。他的诗大多短小精悍,直抒胸臆,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审视诗歌的本质。他对诗的真诚和信仰无可替代。子非花严肃地对待情感和哲思,把真实进行到底。同时,他的语言凝练,有含蓄之美。他通过意象营造出想象的空间,给读者一种视觉感受,从而引发奇特的联想。

青年诗人刘旭阳阅读子非花的诗集《橘子》,我有三个感受,一是对语言的字斟句酌和不浪费,这是诗人需要具备的优秀品质。二是诗歌的想象力,这在夏汉老师《黑马在我们中间需找驭手》中有针对性的详细论述。三是作为诗人,子非花做到了“诚”和“真”,而且怀有对诗歌写作的抱负和热忱。这本诗集里,给我印象较深的作品有《地下铁》、《树屋》、《橘子》和《杭城记:碎片》。

诗人、文学硕士武放阅读《橘子》时,我思考过这么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写诗?这让我想到布罗斯基在《悲伤与理智》中提到的四个原因:首先是为了博得芳心,即为了情感写作;其次,为了表达对于周围环境、事件的态度;第三,为了展现某些人瞬间的精神性存在;最后,为了在这个大地上留下痕迹。进而我又开始思考,什么样的诗能够留下来?首先,诗要存在,即诗必须具有社会性,必须对现实有所关怀;其次,诗要包含真理,即必须揭示所写事物背后的内容;最后,诗要有主题,即诗要有与“人”相关的主题。子非花的诗做到了将这三点统一于同一个“情感”。阅读他的诗,可以发现他有基础的情感、踏实的情感和社会的意义,这三者融于一体形成了诗集《橘子》。

河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张备在谈论子非花的诗歌之前,我想先探讨 “软弱的话语”和“强硬的话语”。比如“公共话语”就是所谓的“强硬的话语”。事实上这种“强硬的话语”往往都包含着一种强叙事,人们通过强叙事来构成看似密不透风的言说。然而越是完善,越值得怀疑。诗歌作为一种“软弱的话语”,有别于这类艺术形式。诗歌就像一支手电筒,无形之中照亮了“强硬的话语”的边缘,迫使它露出原型。基于这个问题可以发现,诗歌是反逻辑的存在。同时,诗歌不断对事物命名,让看似永恒的事物不断地变换模样,赋予了一个事物多面性。正因为诗歌反套路的方法,这种对事物的不断命名,恰恰说明“软弱的话语”是一种强有力的存在。为弱者辩护,即是为诗辩护。因此当我每每读到“夜晚归来,小小的房子盛开/‘爸爸回来了,爸爸的车’”(《橘子》),总是不禁泪目。

诗人、《奔流》杂志副主编 魏惠玲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子非花的突破。子非花的意象思维非常好。以《橘子》为例,这首诗旨在写孩子,但通篇并没有热烈的情感表达,而是通过营造意象来把这份爱流露出来。好像无数的小粒子被子非花揉碎、融入进了他的诗句里。这也是我想要向他学习的地方。

青年诗人橙子非花在《橘子》里写道, “夜晚归来,小小的房子盛开/‘爸爸回来了,爸爸的车’”,从中我看到了一位仰视父亲的小孩子。在孩子眼里,父亲仿佛是无所不能的化身,而父亲也把一切奉献给孩子。爱是相互的,来自星星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爱父亲,父亲也呵护着孩子。此外,在阅读诗歌《赤裸行走的鱼》时(“风在过去吹/风在远方吹/鱼扇动翅膀/风在风中吹”),我不禁思考,风吹向许多地方,为何偏偏不在当下吹?我想这或许是一种“活在当下”的表达。子非花手可摘星辰,对文字拿捏精准,值得我去学习。

青年诗人金启明金启明指出从2020年开始,子非花的诗正式进入“诗歌的语言”,直至今日越来越成熟。之后,他针对一些诗歌文本提出想法——他发现子非花的诗歌里的情感常常通过引用对话和使用叹词来推进。这是否会让诗人对写作形成一种依赖?这样的处理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值得我们思考。

诗人、拾壹月诗社秘书长薄荷在子非花身上,我能看到一种诗歌精神的回归,并且他在回归的同时还带着更多的人回归。他早期主要靠感情来创作诗歌,我比较喜欢这一阶段的《星空》这首诗。第二阶段,他从单纯依靠感情开始变得善于使用技巧,《一个人的漂流》是这一阶段我最钟意的作品。至于现阶段,他开始追求形而上的内容,我认为目前这一时期最出彩的诗歌是《地下铁》。

诗人朱怀金我与子非花有相似的年轻基因,都受到过去那个时代的影响,怀有浪漫主义因子。子非花的诗传达着一种疼痛之感,看似在赞美,实则暗含苦涩和辛酸。他的诗有时候并不是在写某件特定的事情,而是在写一种心像映射出来的内心的伤痕。《橘子》这首诗明显带有纠结和疼痛之感。

青年诗人吴清顺吴清顺以《遗失的图景》为例,夸赞这首诗的闪光点——对场景的变化处理得非常到位。之后,吴清顺指出这首诗存在的问题。他认为,长达114行的长诗里不仅多次出现了结构相似的短语,而且量词和叹词频出,阅读起来会让人感到节奏缺少连贯性。他担心这样的特点是否是诗人用惯性的写作手法对诗歌进行推进?对于这是否构成了一种困境,他也表示担忧。

青年诗人 张斌凯、青年诗人赵玉磊张斌凯针对《街景之三》中“干洗店中断了一个晾衣架未来”,提出疑问:“诗人为什么要这么写?”。经过参会成员的讨论后,认为张备在发言时提到的诗歌“叛逆的逻辑”可以为这个问题指引解决方向。

赵玉磊对《街景》三首表达了喜爱。他认为《街景》写道,“事件闪动忽明忽暗的眼睛/一个卖红薯的老人牵着一个往日/一个少女迎面走来,人群升起奇异的背景/一朵花开在幕布中央”,这样的描写极具张力,但使用排比来罗列场景,让人感到碎片化。

诗人徐群阅读子非花的新诗集《橘子》,我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散发出的忧郁情感。我认为伟大的诗歌往往给人以疼痛之感,子非花的诗歌做到了这一点。

青年诗人姜非我明显感觉到子非花这几年的进步。到2021年,他的写作质地发生了很大变化。我能肯定这种诗人意识的觉醒不是偶然,而是发生了飞跃性的突破后出现的真正的意识。将微小的物象融入自己的诗歌,进而表现情感,是子非花的诗歌的独特之处。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海棠文学社郑宇航我在子非花身上找到了一种对诗歌的热忱和情怀。我认为写诗很重要的意义在于把诗人的思想和眼中的世界用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阅读子非花的诗后,我认为他完全做到了这一点。此外,子非花作为一名诗人,这些年来的创作经历也启发了很多中止创作的人重新捡起对文学的热忱。

河南大学在读研究生彭彤子非花用诗歌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我在他的诗歌里发现了“时空”的丰富性。例如“六月,我在某处停歇/蝴蝶振翅欲飞”(《八月照相馆》),让我感受到诗人动作的静止感和蝴蝶振翅带来的时间的流动性,且二者是相对的。又如“寂静的阳光注满一只碗/——这黄金的照耀是持续的钟/在尚未抵达的地方走动”(《地下铁》),向我们展现了形而上的内容,这是静止而又持续的时间。我通过阅读子非花的诗,还感受到了他智性的成熟度。“寂静/我们支起耳朵/倾听寂静/永恒的寂静/这就是高原的回答/在天空之下/大地之上/无限辽阔/你只倾听到自己”(《怀念德令哈》),这样的表达让我看到了诗人广阔的世界。而其代表作《橘子》更是极具情感的穿透力。

新书交流会氛围热烈,效果良好。“一个不确定的答案飘落下来——子非花《橘子》新书交流会”圆满结束。